第178章 品尝天兵餐的崇祯皇帝_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笔趣阁 >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 第178章 品尝天兵餐的崇祯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8章 品尝天兵餐的崇祯皇帝

  第178章品尝天兵餐的崇祯皇帝

  贺人龙的兵败比想象的还要快。

  陈奇瑜黑着脸,很明显,即便是死囚计策也无用,他听着手下的汇报,贺人龙已经是做的不错,人在城在人死城亡。

  不是我军不给力,实在是敌人太强大啊。

  那灶王不仅仅平原作战强大,就连攻城也是强大无匹。

  有灶王那远距离刺杀的东西,城头上的将军们根本无暇顾及战况,谈何去指挥调度,贺人龙已经足够聪明,知道在敌人攻上城头的时候放手一搏,并且在和敌将作战的时候力压对方,但是无奈,灶王的威胁无孔不入。

  最终遗憾落败。

  导致整个合水县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失守了。

  “一天的时间不到啊,”陈奇瑜感慨一声,不过想了一下,灶王攻城,似乎从来没有时间超过一天的,即便是府城延安。

  合水一个连瓮城都没有的小县城,能够支撑这么长时间已经是不错了。

  贺人龙的兵败速度虽然让陈奇瑜惊讶,但是兵败的结果并没有超出陈奇瑜的预料。

  河南山西的兵马已经在往这里赶,其他两省亦是如此。

  灶王拿下合水,稳妥一点的话,会进攻合水上下两县,激进一些的话很可能会直接进攻庆阳。

  不过,无论是哪一个进攻方向,灶王最终都会落入他们的包围之中。

  最多,灶王退守合水。

  到时候,数万大军夹击,灶王就算是有那神奇无比的武器,也无力回天。

  陈奇瑜只能够破釜沉舟的这样去想。

  这次若是失败,也不用等待皇上发落。

  他陈奇瑜直接自刎算了,也无颜去见皇上。

  皇上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这次,杀敌一人者三百五十人其中功劳最甚者,当属李子,杀敌十人。”

  王吾和王家昌分别汇报着天兵乡勇民兵的战果。

  这次战斗歼敌五百多人,不过晋级天兵的人数很多,足有上百人,倒不是杀死三人者百人,而是有不少积累战功的。

  其中杀人最多的竟然杀死了十个人,“带过来,我看看。”

  刘振华颇有些惊讶,这次战斗能杀十人,说明这人是一块打仗的料子,而这一次才杀十人,说明这人是近一段时间加入的。

  否则以这人的能力,早就该冒出头来了才是。

  不多时,两人伴着一个看起来长相颇有些爽朗的男人走了过来。

  “民兵李子,参见灶王。”

  后者见到刘振华,立刻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起来吧,表现不错,以前是做什么的,”刘振华盯着眼前的仇九,后者的身形看起来并不算高大,是属于那种精壮的类型。

  “回灶王的话,草民以前是地主家的力工,幸得灶王杀了那地主,草民才有机会为灶王做事。”

  李子回答道。

  刘振华略微颔首,他若有所思的盯着李子,他看起来不管不顾手底下的人晋升或者其他什么的,但是一些比较突出的,他还是知晓的。

  像是李子便算是训练比较出色的。

  因此从乡勇晋级成了民兵。

  而今,杀死十人,论功行赏,这人最少也要当个班长。

  说是当班长都有些屈才了,毕竟第一次作战就杀十个人,这种人才,最起码也能够统领百人。

  是能够带着百人拿下一个小县城的那种。

  当个连长排长连长或许更加合适。

  而且,这人可不单单是武力方面表现得好,刘振华每次见到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对方都会战战兢兢,多少有些紧张和激动。

  面对他的时候也不能够利索的回答问题。

  反观这人,见他的时候丝毫没有紧张的情绪,虽然脸上带着笑似乎一副喜悦的样子,这份淡定的气度,放在这人才缺稀的地方,当个团长甚至旅长都不过分。

  刘振华想到这里,便感觉有些不对劲。

  这人表现的太好了。

  也不怪刘振华疑神疑鬼,他在这里的人设本来就是神仙转世,拥有变化之手段。

  虽然说,一些不相信,或者是读过些书,稍微有些文化的人在未曾看到之前不太相信,因此见到他的时候依旧桀骜不驯,没有丝毫紧张的情绪。

  但是这人,作为一个乡勇,晋级为民兵,肯定早就见识过他的手段,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人是一个力工。

  力工,也是属于底层人民的一种。

  没有多少文化。

  结合这两点,见到他应当不是这种表现才是。

  就算他是天生统帅的苗子,在未曾成长起来,没有平台供他施展拳脚之前,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暂且任命你为班长。”

  刘振华沉吟一番以后作出决定。

  他千思万想也想不到这人若是身怀目的而来,会是什么,主要那些可能性,对面都办不到。

  无论是刺杀还是走上高位以后策反,亦或者是在这里收集情报。

  李子听到刘振华的话语以后,头更低了,直接磕在了地上,“多谢灶王赏识,李子定然不负灶王期望。”

  他的声音听起来虽然依旧喜悦,但是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刘振华多少感觉这人的喜悦没有多少真诚。

  “其他的,论功行赏,该提拔的提拔,你们来裁定,就不用本尊多说了。”

  刘振华将目光看向其他几个天兵将领。

  民兵乡勇,晋级以后,划分到谁的麾下,除了那些有特长的,比如力大的,善于骑马的,跑得快的,这些直接分配到特殊兵种里面。

  其他的,就是几个天兵长官自己分配了。

  深夜,一只鸽子朝着北方飞去,而另一处,则是一匹快马北上。

  “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五里,南北三里,三面环河,单单是护城河便有三十步宽。”

  次日,刘振华与黄县令坐而谈。

  原本按照黄县令的性格,不该如此和刘振华谈话才是,但是,在刘振华治下,所有官员只要挨着刘振华的,都能够享用天兵餐。

  昨日黄县令还以为刘振华要设宴专门款待他,谁知道,直接让他和天兵乃至天兵官员站在一起。

  刘振华一手变化之术,直接让这个县令折服。

  “况且,庆阳府北有庆城,南有宁县,若是灶王您要直取庆阳,恐怕会落入夹击之境地。”

  黄县令知晓刘振华可能要直取庆阳。

  因此给出了他的一些建议。

  “有护城河,倒是麻烦。”

  庆阳已经算是大城,东西五里长,南北三里,比之延安还要大一些。

  再加上三面环河,更为进攻增加了难度。

  眼下对方还在密谋着什么,若是久攻不下,很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

  “黄县令有何建议吗?”

  刘振华问道。

  “不若灶王先拿下庆城或者宁县,这两城,城防甚至不如合水,只不过,是在那总督未曾设防的时候,眼下,庆城和宁县,应当守备更加森严才是。”

  “话虽如此,城墙高度和长度依旧是硬伤,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事情。”

  “另一方面,灶王也可以加固合水的防御,对方若是见灶王不打算进攻庆阳,很可能派出兵马反扑,不得不防啊。”

  黄县令给出了两个建议。

  刘振华略微颔首,他也正有此意,对方频繁有令兵出入,想来便是在往京城汇报这里的消息。

  崇祯皇帝定然不会放任不管他继续在秦中做大。

  但,无论是如何对付他,终归离不开发兵,发兵。

  无非是包围,夹击,拖延。

  刘振华已经拿下合水,合水县城,东边是一片广阔的无人区,进出只有那开辟出来的一条官道,其他的几乎都是一些零散小道。

  南北则是连同庆城和宁县。

  刘振华在心中合算一番以后,很快作出决定,先拿下在北边的庆城。

  对方出兵,无论是从他省调集兵马,还是从京城或者辽边调集精锐,南下从东北而来,北上从南而来,拿下庆城,宁县也没有必要动手。

  “黄县令,加固合水县城墙之事,便全权交于你了。”

  刘振华笑道。

  黄县令起身,躬了躬身子,“灶王放心,加固城墙,以工代赈,这是利民的好事。”

  身为县令,手底下百姓过的什么样子,他最为知晓。

  近一年来,虽然也有雨雪,但都是小雨,小雪,而且,都没有下在耕种的季节。

  这种雨雪,只能够让这片大地不至于河水断流土地成漠,但根本供给不了庄家的成长。

  百姓今年颗粒无收。

  眼下加固城墙,灶王给出了足够的钱粮支持,以工代赈,利民的大好事,眼下还让他全权去管理,这让黄县令十分感动,灶王没有食言。

  “经过卑职多方打听,灶王曾与赵家两女纠缠不清,或许喜女色。”

  “灶王未曾亲自陷阵杀敌,多用神兵利器,有一黑色神兵,长三尺有余,似火铳,击发之时有雷鸣之声,可于百步之外杀敌,甚至五百步,极为精准,从不失手,只不过,卑职观察,此神兵沉重,并且不善近战,另一神兵,长四尺,更是沉重,平日挪动,皆需车马,此物,更不善于近战,故而,灶王之弱点,在于近身搏杀。”

  “且,灶王亲民,亲属,几乎不对下属设防。”

  “灶王治下,无百夫长,千夫长,一说,而是班长,排长,班长统十人,排长五十,连长为百。”

  “卑职晋升班长之时,距离灶王五步,卑职藏利器于身,若是暴起,有十成把握刺死灶王。”

  “灶王治下,论功行赏,今日战事频繁,此种机会无数。”

  “依卑职来看,色诱,利诱不成,或可刺杀灶王。”

  崇祯皇帝听着蒋鑫的汇报,灶王弱在近身搏杀,这让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

  这句话,也算是一个兜底了,直接让原本无法掌控的灶王,变成了逃不出如来佛祖五指山的孙猴子。

  灶王已经被他掌握在手中,若是色诱利诱,甚至放下身段请来不成,崇祯皇帝随时能够让埋伏在灶王身边的暗子杀死灶王。

  “伱做的不错。”

  崇祯皇帝十分满意。

  闻言,蒋鑫跪在地上,“臣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

  “皇上,东西热好了。”

  谈话间,一个老太监站在门口弓着身子道了声。

  “呈上来。”

  “是。”

  老太监朝着门口‘嗯’了声,旋即,两个小太监端着三个托盘走了进来,放在了准备好的案桌上。

  蒋鑫目光微动,桌子上摆着许多餐食,其中最左的一份,似乎是鸡蛋,白粥,还有一份似乎也是白粥,还有一碗黑乎乎的东西,一小碟似乎是咸菜。

  而中间的,最明显的,一份猪肉饭,另外几样,三份餐食里面都有。

  右边的就少得多,有的都是前面两份有的。

  这似乎就是灶王变化出来的餐食。

  两个小太监拿着筷子依次尝了一下。

  银针试毒,有时候是无用的,而人,是最有用的。

  两人早就试过毒,眼下再次尝试,只不过是让崇祯皇帝更加放心一些。

  约莫半个时辰以后没有毒发,崇祯皇帝拿起筷子夹起了一点猪肉,放在嘴里品尝一番。

  这是手下快马送来的,快马而来的人已经眼中冻伤,也幸好北方天气寒冷,换做是南方,早就腐烂的不像样子。

  眼下虽然口味失了三分,但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崇祯皇帝在吃到这份灶王变化出来的食物以后依旧是感到惊奇。

  他在心中感慨一声,灶王能够瞬间变化出上千份这样的餐食,手下每日一日三餐都是这些美味。

  怪不得灶王得人心。

  每日数千份,三餐上万份,这是一笔多么庞大的开销。

  即便是他的国库,也不能够支撑他一日三餐,每日食用这些东西。

  灶王啊灶王,真是人才。

  得此人才,大明必然兴旺。

  崇祯皇帝叹息一声,他挥了挥手,两个小太监已经被老太监带了下去,外面刀光剑影,深宫大院,每日都有人死去。

  两个小太监,没有了也无人知晓。

  “将这三份餐食放入冷窑之中,明日加热一番,等到上朝的时候呈上来。”

  崇祯皇帝吩咐下去,他要让大臣们尝一下这灶王变化出来的餐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l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l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