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种种核算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笔趣阁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二百四十章 种种核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章 种种核算

  在年近中年,但聊发少年狂的张世福在雨中打马狂奔的同时,张守仁也是已经离开了火铳靶场。

  今天的火铳演练已经叫他挑不出毛病,火铳手的反应,准头,还有队官到哨官以下所有武官的指挥,都是几乎没有瑕疵了。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其实就是看指挥和意志力的时代,对火铳的准头都不是要求太高,排排站好,互相枪毙式的开枪,甚至减员到六七成都不崩溃……这个水平,就已经和南北战争时的美军相当,足以横扫当代了。

  不足之处,还是出在火铳本身。

  焊接的枪管过长,打的远是远,威力稍嫌不足,准头是够,但枪身保养不易,而且装药上也有受影响的地方。

  同时,还是不可避免的有炸膛。

  明军装配最多的是鸟铳,最不喜欢的也是鸟铳。辽东战场上,一个游击将军也能随便拿出百多支工部制作兵部下发的鸟铳来,还有什么三眼铳之类的,名目繁多,但好用的实在是没有几根。

  十支火铳,最多打三枪,一定有七八支炸膛的。

  这样危险,谁敢凑在脸旁边瞄准,又有谁敢信任手中这家伙?

  每次和清军接仗,明军火铳手隔的老远就开始放枪,放完就往后阵跑,几乎只是放个虚热闹,屁事不顶,清朝后来歧视火枪,固然有稳固自己统治,宣扬骑射无敌童话的用意,但实际上也是明朝的火器太不顶事,给清军一个极为恶劣的固有印象的原故。

  浮山铳,炸膛的几率是极低了,一百支里头是有四五支的样子。

  而且是在高强度训练,每天每人要开几十次枪的前提下才有这个炸膛率。

  要是和明军一样,平时不放枪,战时放两枪,一万支里头也不会有五支炸膛的。

  不过张守仁还是想把火铳手的训练弄的更扎实一些,既然要扎实就不能心疼钱,火药硝石是每天都在买,和粮食一样,都是用船来装,每天都在古城集和方家集一带卸货,然后由车队从大路送过来。

  辽东,蓟镇,这些火药储备多的地方,他可是买遍了。

  现在已经托到郑家的船队,开始到琉球去买了。

  那里有火山,硫磺硝石什么的,要买多少有多少,用海船运过来,直接到浮山港卸货。

  这样的使用率,炸膛是不可避免了,这也些许影响到了火铳手们的情绪。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炸膛是在别人手中,还是在自己手里。

  这个问题,只能留待这一次大战之后再说,现在更改型号,再改进设计,无论如何也是来不及了。

  火铳手的整体表现,张守仁十分满意。

  长枪手向来是浮山强项,他打算在临出征前再视察一次就行了,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了。

  叫他有点不满意的就是马队和炮队。

  马队是他自己一手抓,李勇新等哨官也很得力,不过马上骑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现在的马队,论实力来说,只能是战胜后追击,指望马队正面硬上,与敌交战,不是太现实。

  一匹马要花费五个步兵的费用,每天要喂盐豆饼,喂干草束,要有专门的辅兵来照料,稍不经心,马匹就会掉膘,一掉膘就不能长途行军和负重,就没用了。

  皇太极在前几年杀了自己的兄弟莽古尔泰,用的罪名就是擅自打猎,没养好马叫马掉膘。

  这个罪名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没养好马就能杀亲兄弟,也是当年的四大贝勒,虽然是明显的政治斗争,但这借口也太离谱了。

  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严重的罪名。

  马匹就是清军的坦克,要是坦克部队的主官没保养好坦克,战时开不动了,这罪名也是不轻,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炮队么,青铜炮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但因为生铁不足,根本没有办法试制铁炮。

  一门炮,就算是将作处再怎么用心,在铸制过程中出废品也是难免的。十四门成型的火炮,最少是四十门以上的废品率下的产物。

  这个废品率,已经算是低了。

  在同时代的欧洲,一门炮铸造成型,也得经历六七次以上的失败。

  加上制造挽具,炮驾,耗费的物品就更不必提了。

  客观条件所限,现在只能用青铜炮,发**度差,炮身容易因受热变形,影响精度,速度也不能快,所以火力覆盖的效果,和张守仁追求的那种万炮轰鸣天地崩塌的场面相差的远。

  但这个又不是下头的人责任,张守仁一时没想到解决的办法,只能丢着不管。

  刚刚张世福的表情他也看到了,对这个远房族兄的心情他也能理解,各队都很出色……现在张守仁除了叫营务处挖掘尖子,叫秀才们写文章表扬外,还有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手段。

  一旦叫哪个队拿了,一周之内,这荣誉都是那个队的。

  一周之内,全队上下走路都是扬尘带风的,下巴也是抬的高高的,那种得意和骄傲就不必提了。

  加上有笔杆子助战,胶州到莱州,宣传局都派人设了派报的点,这军报的功能和邸报差不多,只是侧重报道登莱一带本地的消息,比邸报鲜活,而且是用话本的文体来写,鲜明易懂,活灵活现,不仅普通的百姓爱看,渐渐的也影响到了普通士绅,只有一些老顽固不爱看这东西,嫌其太过浅露。

  但这浮山营军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是渐渐显露了出来,光在浮山所一地,就设了五六个点,隔几里路就有一个。

  每天每个点发报一百份,黄昏时发放,天不黑就被抢光了。

  就算是不识字,也有人抢一份回去,到家里邻居里头总有能认字的……浮山营前一阵大办扫盲班,把不少想学几个字的军户都初步扫盲,认得正经书本是难了点,读这种浅显的报纸,连估带猜,也是大致差不离能读下来。

  这样一来,这影响力就大了去了。

  军中苦训,外头也是知道的十分清楚,这十来天,几乎天天都有各地的士绅或是大族的族长带着百姓过来,杀猪宰羊,连同粮食一起,远道迢迢的送了过来。

  百姓也不是不明道理的,以前,浮山营和百姓之间总是有隔膜,甚至是驻军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这使得两边的关系十分紧张,并不友好。

  等张守仁贴出六条,在各地投钱下去,浮山营的名声已经大好,而各地的机构又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整个莱州和半个登州,实则已经在张守仁的影响之下。

  等到军报刊发,除了如实报道士兵的辛苦和付出来,当然也不乏夸大之处,于是感动人的形象一个接一个……这年头的百姓可是朴实的很,后世的那种文宣根本没有经历过,一看之下,当然是十分感动,根本不会怀疑什么。

  等到九月底的时候,甚至有黄县的人都跑来劳军,是看了报纸后太过感动,实在是按捺不住想,非要来表达一下心情不可。

  甚至有的人走几十里路,就是为了送两只鸡过来。

  对这些人,军中当然也是一定回礼,不能伤了这些热忱百姓的心,现在浮山尚且没到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张守仁这一次一点储备也不留了,全部资金,都是用在了战备之上。

  所有的商行,都是接到浮山的通知,大量储备战略物资,粮食,胶、牛皮、肉食、药草、布匹,大量囤积,只要是能买的到,再多的钱也是无所谓。

  哪怕是几倍的价格,只要能买的到,就是有多少吃进多少。

  在这个政策之下,整个山东的运河水道,几乎是每天都有往胶州过来的粮船,成群的牛羊被收购了,由几百里外往浮山这边赶。

  这样的花钱,哪怕是日进斗金的张守仁也顶不住了。

  现在浮山的财政是一塌糊涂,营务处的财务局的帐花子们每天都把盘算打的噼里啪啦的响,但银子只见出,不见进,这些帐花子们也是完全没有办法。

  负责财计的主办每天看到张守仁都是哭丧着脸,摊着手哭穷,劝张守仁省着点花……现在虽然没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不过也是内囊上来了,还得留着开拨出征的费用,这样要是哪里出点事,就得借贷过日子了。

  一个月收入超过十万白银,一年百万收入的大土豪,自己省吃俭用,结果现在闹的水落河干,替张守仁算帐的人,自己都觉得牙疼。

  但对张守仁来说,钱用掉并不亏。

  眼前这么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打普通明军怕是五万人都轻松拿下。这么多银子砸出来的军队,加上种种教育也跟上来了,和他心目中那只强军也越来越象了。

  现在欠缺的只是实战的锻炼,是和真正强军实战的锻炼。

  等明年这时候,相信他的老兵已经成为真正的精锐,到时候就要拿出银子来,再立一到两个营出来。

  那时候,才是真用钱的时候呢。

  现在他出来,也是忙中偷闲,到方家集各处转一转,看看屯田的工作如何了。

  打仗重要,后勤一样重要,有时候他也是感慨,什么时候自己能专心领军打仗就好了,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不需要自己再操心这些军务之外的事。

  不过现在看来,距离这个理想是越来越远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l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l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