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一年1_巨舰大萌
笔趣阁 > 巨舰大萌 > 027 一年1
字体:      护眼 关灯

027 一年1

  887年1月的年终考试,孙笑再次获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保住了自己的单人宿舍,从而也让以严校长为首,对孙笑寄予厚望的教员们多少松了口气——这小子总算没有因为恋爱而耽误学业。

  实际上,经过这两年的学习,他们都已经忘记了,孙笑一年级时的年终考成绩只有中游呢。

  孙笑对自己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也很满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同学们,这一年,全校平均成绩比去年提高了分。

  考试成绩出炉后,系统给孙笑结算了300点积分奖励——也就是说,平均分增长确实是孙笑努力的结果——至少一部分是。

  另外孙笑从家乡的小学那里得到了1000点积分,由此可以得知,他捐献的小学已经正式成立了。

  果然,在放假之前,孙笑接到了家乡的来信,孙磊用他寄来的钱在新汶县县郊成立一所小学,学校有有7间联排大瓦房,其中五个用来当做教室,一个用来当做教师和校长的办公室,一个当做厨房和食堂。

  学校有一座院墙围起来,因此有一个小小的沙土操场,按照孙笑的嘱咐,还有一根木质旗杆,以便每周开展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的名字,不是孙笑小学,而是孙笑剽窃自前世的名字:希望。

  正五品的孙大人在家乡投资办学校,不收学生一分钱还发衣裳管饭,这么做绝对是可以上县志的,老百姓自然感恩戴德不说,一些大户也觉得这是善举,不能让孙笑专美于前。

  于是县上以黄大户为首的一些人,决定对希望一小追加投资,因此,加上孙笑给的钱,希望一小至少可以平稳运行十年以上。

  以上信息,都是孙磊的信中传递的消息——在过去的一年,与家乡的通信,还给孙笑带来了很多其他好消息。

  包括孙磊本人终于顺利通过886年中考,成为一名光荣的高中生了。

  不要觉得一名22岁的高一学生太弱,在这个老百姓普遍文盲的时代,一名真正的高中生地位无论在哪方面都不次于以前的中举。

  像孙磊这种科举一样连续考好几年才能考上高中的人数不胜数,更多的人,最终也只能因为家境不好,无力继续读书,只能放弃中考。

  实际上,希望一小的第一批老师,就是几个还没考上高中,但有些希望的贫民士子,学校给他们开的工资,足够支撑他们边教学生边继续苦读,这等于给了他们更多机会。

  由此,系统愿意结算这么多积分,也不值得奇怪了。

  孙磊考上泉城一高以后,立刻成为整个新汶县,甚至泰安州的名人,连州里的李大户都暗示想跟他联姻,不过孙磊跟黄家小姐感情深厚,两人已经定亲,李家的小姐不能做平妻或妾室,因而只能遗憾放弃。

  孙磊的婚礼在他考上一高之后半个月内就举行了,黄德善黄大户对此兴奋莫名,为了支持女婿的学业,他花大价钱在泉城一高附近购买了一套二进的宅院,并且直接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赠送给孙磊夫妇。

  其他嫁妆还有两百亩脂粉田,一个通房的大丫鬟(很快就被提升为妾室了),几个粗使的婆子,还有一些金银细软和黄小姐的体己钱。

  孙家没有给孙磊出一文钱,而嫁女儿的黄家出的这些嫁妆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黄家仍然认为自己赚了,因为正如当初黄德善一定要当孙家代言人时所想的那样,泰安州甚至省城的贵人们,现在也都知道新汶县有个黄德善,是累善人家,在那边有什么大买卖,必须得给人留一份。

  而这些大买卖中,包括新汶煤矿的配套铁路。

  修桥铺路历来被认为是大善举,实际上修桥铺路还很能挣钱——要想富先修路吗,道理是想通的。

  大明如今投资最大的铁路,是从京师到尚海的京沪铁路。

  而经过新汶县的这段铁路,是京沪铁路鲁省支线磁莱铁路,主要任务除了承担一部分客运任务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新汶矿的煤炭和焦煤输送出去。

  铁路本身会带来庞大的利润不说,建成之后,新汶矿的发展前景自然更加美好。

  这件事黄德善是举双手赞成的,而商议修建磁莱铁路的鲁省大户们,这次也有了他一席之地——还是像以往一样出钱占五个股。

  还有个大买卖是新汶隔壁的莱芜,那边有品味不错的铁矿,逐渐成型的鲁省资本家们正打算利用莱芜的铁矿和新汶、兖州的煤矿,在本身投资建造一座大型钢铁厂。

  这个年头,一个强大的国家,无一不是以煤为血肉,铁路和轮船为血管,钢铁为骨骼的。

  而大明这种野心勃勃的后进国家,对煤、铁路、轮船、钢铁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只要钢铁厂完工出钢,那就完全不愁卖不出去,不愁没有市场!

  黄大户也有这种认识,为此,他打算不惜一切也要拿出钱来占到别人分给他的份额。

  只是这样一来,当初孙笑让他包揽新汶县税赋的活儿,就显得过于微不足道了。

  黄德善有心放弃,但又怕得罪孙笑,因此只能通过孙磊写信试探,希望孙笑能够准许他不再包揽税赋。

  孙笑也没有办法,现在这年头,相对开矿、修铁路、开钢铁厂,包揽税赋是个很没油水又名声很差的活儿(哪怕黄德善一点浮收都不要,每年还得在上面赔一点,名声也好不起来),他无法强人所难,只能回信说让黄德善找个好心的富户暂时先接过来,朝廷已经在讨论税务改革的事了,估计用不了几年,鱼鳞册、包揽税赋这种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玩意,就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孙磊那边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在泉城可谓前途似锦春风得意,还在老家的孙笑父母老两口,现在也是过得顺心如意。

  有黄大户刻意照顾,孙家村的年轻人现在更喜欢去县城甚至泰安州找工作,村里的田地有很大一部分被佃给本村的外姓人或周边的村子——那些以前年年跟孙家村争水的村子,现在没有一个敢于拖欠佃租。

  不过仓禀足知礼节,孙家村的日子好过了,也没有把老邻居逼上绝路的意思,孙氏的族田佃租相对周边要少很多——族人们认为应当以此保护孙磊孙笑哥俩为官的名声,免得带来给这俩孙氏飞黄腾达的希望所在带来什么麻烦。

  即使如此,孙氏宗族也积攒了更多粮食和财富,可以让更多本族子弟去读书,尝试改变命运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